很多人认为明式家具简单素雅,几乎没有工艺可言,这实在是大大的误解。明式家具闻名于世界,当然不是徒有虚名的。今天,我们就来说说明式家具的设计精妙在哪里。
以一把简单的椅子——明式后背开光灯挂椅为例。
从最简单的设计说起:
1、椅子的脚不是直脚落地,而是由上到下斜向外开,不管是正面还是侧面,都是斜开。行内叫做侧分,四腿八叉。这点如今算是玩明式椅子的基础知识了,没有侧分的明式椅子也几乎没人要了。至于其原因,原理——视觉误差,稳重。类似这种上小下大的构件处理在明式家具里还有很多。
2、靠背板上窄下宽。道理同第一点
3、腿上细下粗。道理仍然同第一点。
在今天,如果一把椅子的仿制能把这三点处理好了,那么在形制上,我们可以认为他是及格的了。
那么这把椅子考究的细节还有哪些呢?开始贴图:
1、倒角,即尖角倒圆处理。这个设计在今天的消费品上是一个很常见的细节,尖锐的转角在家具的平面中是不适宜存在的,包括现代家居(很不幸的,很多现代家居设计依然不注重这点),适度的倒角不仅可以让家具在使用中减小对使用者的潜在危害,更是让家具整体看起来更为协调。
2、倒棱。尖锐的转角,不允许存在,而锋利的边缘,更不允许存在,木工行里的一句行话,木工不倒棱,功夫没学成。倒棱,本身不是什么难度很大的技术,手工时代,一把刮刀,电动工具时代,操作更是便利。但却成为木工师傅是否学成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。
注:在今天的古典家具市场,仍有很多不倒棱的产品存在,更有不少商家视不倒棱而锋利无比的棱线视为做工精细的标准,实为大谬。而且实木家具在制作过程中,保持这种锋利而又精细的棱线反而要浪费更大的人工。
一件优秀的古典家具产品,倒棱处理不仅仅在外漏棱角,而且也包括家具底部,内部的棱角处理。包括穿带,内枨,以及抽屉侧板,甚至包括椅子的脚。
3、座面的高度。
一个很多人想不到的细节,就是在几百年前,我们的祖先在制作这把椅子的时候,已经把座面制作成为前高后低的做法了。
4、靠背板的处理。
除了上文所说的椅子的靠背板上窄下宽之外,这把椅子在靠背板还做的处理方式是,由上部到下部慢慢变厚。
5、靠背的线条。
这个椅子的靠背边缘起阳线处理,这根阳线的处理方式是,由下至上慢慢变细,直至搭脑收尾。
6、靠背的镶嵌。
靠背镶嵌瘿木,同样的,这片瘿木的形状是梯形,而不是长方形。
以上是这把椅子的细节处理方式。但相比这些细节,更为考究的是这把椅子的造型比例设计:
1、我们试着加粗椅子的用料
2、我们试着调整靠背板开光的位置
3、我们试着调整靠背镶嵌的大小。
很遗憾的说,这些调整之后的产品和椅子的原形相比,立失神韵。